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打造广佛极点研究

image-20200301184211-1

 

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李 郇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院长,教授)

课题组成员:  黄耀福(博士研究生)

                      郑莎莉(硕士研究生)

                       秦雅雯(博士研究生)

欢迎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作为参考和引用:李郇,黄耀福,郑莎莉,秦雅雯.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打造广佛极点研究[R].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2019

 

主要观点

1)广佛同城化取得社会、产业、生态、交通四方面主要成效:

社会方面,佛山为广州分担了 27.9 万在广州工作、佛山居住的候鸟。在一定程度上,佛山缓解了广州的住房问题,留住了劳动力;产业方面,产业优势互补增强了广州研发地位。广州依靠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科技研发中心,而佛山凭借制造业基础,在家电、汽车、机械装备等产业形成制造优势;生态方面,通过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广佛水系治理成效良好,为广州提供稳固的生态安全保障;交通方面,高铁枢纽一体化初步形成,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为广州带来广阔市场腹地。

2)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广佛极点在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交通联系通达性以及形成同城化生活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和对外开放程度上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在总体经济实力方面,广佛极点位于深港极点之后,位于珠澳极点之前,处于三大极点的中等水平。而在创新能力、生态文明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上与深港极点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3)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中心、构建区域交通枢纽体系、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生活圈四方面推动广佛同城的下一步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打造广佛极点,成为区域发展示范。

广佛同城化的下一步发展策略,主要围绕构建一中心、两体系和一圈展开。首先,坚持市场主导,依托广深创新走廊,开展广佛协同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中心;其次,构建陆上和海上交通体系, 依托机场和高铁,打造广佛枢纽体系,促进广佛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区域影响力,构建广佛枢纽体系;而后,在广佛极点依托汽车行业、生物医药+医疗设施、机器人制造等优势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最后,完善跨界地区规划,共建广佛宜居宜业生活圈

4)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打造广佛极点,需要建立广佛合作试验区、打造特色合作功能区、共建三大科技产业服务平台、搭建文化合作平台,作为广佛同城化的重要抓手。

广佛同城化的进一步策略必须以实体合作空间为承载,因此应打造以下四大合作空间作为同城化的重要抓手:

建立广佛合作试验区:以高铁带动和科技创新融合标志的广州南站荔湾海龙佛山三龙湾核心区、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为特征的南沙榄核-顺德德胜新区和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为基础的荔湾芳村-南海沥桂合作区打造该试验区

打造特色合作功能区:在广佛边界建立职住功能、制造功能、生态环保功能、产业协作功能、物流功能以及新型产业发展等各具特色的合作功能区;

共建三大科技产业服务平台:共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公共检测平台、机器人专业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公共检测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产业发展;

搭建文化合作平台:广佛文化同根同源,完善文化对外宣传途径,构建广佛客商交流互助平台,发挥广府文化纽带联结作用,带动广佛、香港和海外全球客商联动,凝聚全球力量,扩大广佛极点的全球影响力。

5)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佛极点,政府须以政策保障确保发展政策的实行:

领导机构与工作架构创新:成立市际合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同时还要成立专责小组,负责区域合作的推进和落实;最后,设立日常办公机构,促进同城项目的交流、推进和落实。

建设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中心的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互动空间和交流空间,建立广佛企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和企业的创新。

建立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机制: 确保职住平衡,深化政务跨城通办,加大服务共享力度。

设立同城化基金,建立同城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设立同城化基金,设计精细的多种扶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