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郇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农村城市化、乡村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村庄规划等领域的研究。
■学历背景
1987年于南京大学获得经济地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于中山大学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于中山大学获得世界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SSCI)的客座编辑和评审专家;中文核心期刊《热带地理》副主编;《Cities》、《Land Use 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经济学(季刊)》、《地理学报》、《规划师》等杂志的评审专家
■社会任职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2016年-)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2019年2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顾问委员
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客座教授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讲授课程
1.《村镇规划》
2.《城市规划原理》
3.《城市经济学》
4.《地理学思想史》
5.《人文地理问题研究》
6.《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7.《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学术研究
长期从事农村城市化、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城乡社区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在《Urban Studies》、《Cities》、《Habitat International》、《Land Use Policy》、《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China Economic Review》、《Growth and Change: A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olicy》、《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农村城镇化、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等相关研究50余篇,主要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机制和空间格局,以及讨论了公众参与促进乡村再发展以及参与式规划在中国乡村美好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等。基于多年“共同缔造”实践,出版了《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城乡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系列培训教材之一)、《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指南》、《共同缔造工作坊—社区参与式规划与美好环境建设的实践》、《城乡规划变革—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云浮实验》等10部著作,内容包括了城乡规划的理念转变、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案例、农村美好环境建设的具体工作指南等,是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工具。
■科研项目
过去十余年间,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
《新常态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增长与收缩研究》
《同城化与尺度重组:广佛、沈抚、长株潭地区的比较研究》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转型》
《智能化对我国就业变化与空间发展差异的影响研究》
省部级项目包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港澳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空间转换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广东省产业空间重构》
住建部《县域乡村建设和共同缔造评估体系及工作信息平台研究》
住建部《县域新型城镇化试点技术支持研究》
住建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城市效率的广东省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科学项目《珠江三角洲动态比较优势与城镇竞争力》
广东省软科学课题《以改制为基础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径探讨》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建设精美农村专题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规划支持关键技术》等
■相关实践
在广东省、福建省、湖北省、青海省和辽宁省等地开展了大量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实践和指导工作,取得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效。
一是开展了大量乡村规划和建设实践,总结出适合乡村建设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机制与做法。自2008年来在云浮、厦门、沈阳、广州、珠海等地开展多个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工作坊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院前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教学点和示范点,形成了党建引领下以村民为主体、院前济生缘合作社为龙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广东省云浮市云吟村成为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龙山塘获得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国际花园社区全球大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银奖”。福建省“美丽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共同缔造活动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辽宁省沈阳市的“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参与式社区规划试点获得人民日报肯定。
二是长期关注农村脱贫问题,承担了多个扶贫项目并得到有关部门认可。2018年主持的韶关市康溪村扶贫村产业策划,提出了产业扶贫带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模式得到了广东省扶贫办的高度认可。指导湖北省、青海省4个贫困县开展的脱贫攻坚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示范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并合作著成《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为广大乡村工作者、乡村干部、村民提供共同缔造的方法,支持全国城乡规划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等开展乡村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探索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以评促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资力度的加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首席专家在2020年牵头开展全国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建立科学的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当前乡村建设成效,发现主要的城乡差距与存在的短板,推动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统筹乡村建设项目,顺应乡村发展客观规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述研究与实践成果最终形成《2020乡村建设评价试点报告》,获得国家部委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