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比较优势,打造全球区域枢纽,实现发展共享

项目组成员:
保继刚 李立勋 李 郇 梁育填 李敏胜 黄耀福
欢迎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作为参考和引用:保继刚,李立勋,李 郇,梁育填,李敏胜,黄耀福. 再造新优势——再造比较优势,打造全球区域枢纽,实现发展共享[R].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2019
主要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制度、区位、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创造了“增长的奇迹”,经济总量连续 20 多年全国第一,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板块之一。但近年来,政策优势的减弱、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成本优势减弱以及贸易分散化引发的贸易平台优势削弱导致广东省传统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广东还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传统产业技术性淘汰、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弱、地缘政治关系复杂的一系列挑战,广东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与此同时,但珠三角长期积累的创新机制使得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强化,出现了比较优势再造的新趋势,尤其是大型本土跨国企业的出现、粤港金融业控制力的提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都进一步扩大了广东在全球中的影响力,广东更加高端的发展基础正在形成。
鉴于此,我们认为新科技革命将为广东省建立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带来新机遇,世界经济格局重构将为广东打造全球生产网络创造新契机,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将为广东发展打造新增长极,广东省应紧抓这一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再造引领发展新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全球区域枢纽,将珠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将广东建设成为共享发展的地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平台,构筑以广东为核心的全球生产网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
发挥粤港澳合作的传统优势,面向全球优化配置创新资源,采用“世界科技(人才、资本) +广东智造+全球市场”、“粤港澳科技(资本、品牌、设计) +全球制造+全球市场”路径,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布局。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集团,打造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面向全球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汇聚全球资本、创新人才、先进技术,推动广东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走向全球。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重要的生产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和技术转化高地。以“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为抓手,实现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打造中国制造业率先转型升级版。打造服务匠心智造的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引进与广东智能制造发展相适应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2)发挥广东在东盟中的关键作用,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建设全球影响的国际商贸中心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先行先试探索总结自贸区建设与跨境电商发展经验,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打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联系,促进从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转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举;通过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合作,逐步实现粤港澳区域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建粤港澳国际商贸中心;依托互联网与电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促进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创新金融发展机制,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
以深港多层次、规范化的资本交易市场提升企业贸易融资、科技孵化融资以及跨境融资能力,带动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共建粤港澳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实现香港国际金融资源和内地金融资源在区域地理空间和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优化配置,提高广东产业的融资能力;瞄准广东智能制造,依托香港国际金融、深圳科技金融、广州民间资本金融优势,建设广东成为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后援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领区,助力实体经济腾飞。
(4)提高国土开发品质,打造世界级湾区城市群
未来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方向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不断提高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地域单元。为此,应扩大与港澳地区合作领域,重点培育国际创新、金融、商贸、岭南文化中心,强化珠三角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强化区域联动与整合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区域,培育面向世界的文化品牌,打造优质人居环境,建设高效有序宜居的世界级品质城市群;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空港和港口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构筑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网络化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打造全球枢纽地区,构建共享发展的合作网络节点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利用广东的关键地区,形成国际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坚持“引进”与“输出”并重,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形成国际化产业配置,尤其是重点建设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区、欧美技术创新合作区、非洲与中东资源开发合作区;建设广东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运营中心;重点打造港-前海-深,澳-横琴-珠,港-珠-中-深,港(澳) -南沙-广佛的枢纽核心区,共同构筑全球区域枢纽功能;通过高铁、城际轨道的建设,构筑区域一体化发展平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从珠三角边缘地区向粤东粤西和山区扩散,以高铁及东江西江为纽带,建立向泛珠三角延伸的网络,拓展广东经济腹地,实现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