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口述新兴 | 过去与现在的对话:美术家陈耀宏

欧嵘熹

发布日期:2021-11-26

欧嵘熹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

工作坊背景:新兴旧城共同缔造工作坊,由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牵头组建。为推进旧城活化工作,挖掘旧城历史故事,工作坊积极开展口述历史活动,丰富旧城历史文化,聆听旧城时代变迁,留存旧城集体记忆。

陈耀宏老先生,87岁,1935年生于新兴县新城镇南外村芳园,1957年毕业于广州教育学院数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新兴县的中学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但因自幼酷爱美术,一直以水彩画、国画的钻研、习练、教学为终身志业,同时在雕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1988年陈老先生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同年被省评为高级讲师,先后有作品十余件在广东省、中南五省展出,并获奖。

image 483

陈耀宏老先生生活照


 

初识陈老先生:祖上有光、一生谨记

       与陈老先生初次见面是在新兴本土的一个书画室——了然草堂,在堂主了贤大师的介绍下拜访到这位时年八十有七的矍铄老人,老人的生平和家族故事在此前已在各类访谈中略有耳闻,如今再听老先生将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深深明白到“家史也是国史的一部分”。

        老先生的父亲陈光燕,新兴县南外村人,是朝廷钦点的“御前花翎侍卫。光绪年间,父亲通过自身努力在乡试中获两广解元,成为武举人,后来金榜题名,获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官至四品,成为光绪帝的贴身护卫。然而祖母去世,父亲需回乡“丁忧三年”,适逢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败走热河,正值盛年的他最终选择了归隐金台寺,寓居于木棉精舍。父亲虽然解甲归田选择了耕田养鱼,但仍在生活中时刻教导子女要精忠报国,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 552

                         老先生的父亲陈光燕(1871-1940)                                                陈光燕“御前花翎侍卫”牌匾

而谈起自家兄长,老先生不禁感叹大哥的书法与二哥的绘画均堪称一绝。老先生的大哥陈耀宗,字秩华,是新兴县著名书法家,诗、书、画俱佳,已故的美术界老前辈冯华荪先生生前曾对他这样评价:“陈秩华的国画水墨兰花,在县内堪称一绝”;二哥陈耀宸,字梦贵,在广州曾是教师、律师和画家,国画大师黎雄才曾评价他:“耀宸先生的国画功力深厚,看过他的‘烟寺晚钟’后才知道其山水画也如此了得”。1937年陈耀宸投笔从戎参加抗战,1939年因抗日阵亡为国捐躯。

image 536

水墨兰花(1941)  陈耀宗(秩华)

image 551

烟寺晚钟(1958)  黎雄才                    烟寺晚钟(1930)  陈耀宸

 

说起兄长的美术著作,老先生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件寻回兄长画作的意外之喜:当年老先生在肇庆城中路经过一间文具店,发觉有人在作画写字,不禁驻足欣赏,环顾四周,发现这一个小小的店面居然还有收藏画,其作笔酣墨饱,定睛一看,竟是出自二哥之手的《六祖金台闻经图》。原来,此人曾是国民党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政协委员,出于对书画的爱好,得知画作是陈耀宸作品,故自己保存好收藏了下来,不曾想到今日竟遇画者之弟,实属冥冥之中天注定,因而决定将此幅珍作赠予老先生。如今该作已被裱装起来精心保护,收藏于老先生家中。

image 539

六祖金台闻经图(1931)  陈耀宸

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为基础教育燃烬光芒

        陈老先生在美术界的出新出彩,使得大家很容易忘记他原本是一名出身于数理专业的人民教师。1957年,老先生从广州教育学院毕业后,回到云浮新兴成为了一名物理教师,并在几所学校先后任职。1966年,肇庆市的幻灯会议隆重举行,当年老先生任职的蚕岗中学条件有限,为了能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参赛,老先生在仪器室花了一个月时间制作出以火水为燃料,结合吊灯、铁罩等工具构造而成的幻灯机,作品虽科技含量不高,但在农村区域应用范围广,最终在比赛展示环节得到评委认可,轰动全场,羊城晚报也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该幻灯机最终以“蚕岗中学全体师生制作”为创作者,代表全省参加比赛并获得五省幻灯会议的第一名,如今提起这段光辉历史,老先生喜悦之情仍溢于言表。

image 486

后来陈老先生出于对美术的爱好,在主要教授物理的同时,兼任美术老师,继续在新兴教育行业发光发热,在退休前一天仍在一线教学岗位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在教书生涯中,广东青年杂志曾在需要美术编辑的时候找到了老先生,但因为学校同样看重老先生的学识,双方未能达成合作共识,而老先生也曾想过是否要去其他地区的学校任职美术教师,闯一片天地,但受限于当年的学历限制,恐难以立足,因而也未能下定决心成行。

第二种人生:书画老师陈耀宏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早在青年时期,陈老先生的水彩风景画便受到当年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的水彩画家黄笃维先生的肯定和称赞,而在中国画方面也受过国画大师黎雄才先生的影响。1961年,当年的美术家若想加入省美协,需至少有三幅作品参加省美协的展览,于是老先生便将自己创作的《挑灯夜战图》作为申请入协的第三幅作品,最终获得通过成为省美协的一员。该画创作的背景为抗旱年代,创作该作品纯属个人爱好,可见老先生已然在美术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表达手法。

image 546

挑灯夜战(1961)  陈耀宏

 

而陈老先生在美术方面的造诣,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术修为的提升,更在于对后人的提携与指引。1985年,年过半百的他毅然决定跳出新兴师范,创办一所美术学校。在南方日报刊登招生广告后,老先生收到了众多学生的报名申请,他利用提前收到的报名费,只身前往广州购买教具,聘请教学老师,并在回到新兴后租借学校课室与宿舍,将一切办学事宜安排妥当。随着一切教学工作稳步进行,新州工艺美术学校终于落成,作为全国早期的私立学校之一,新州工艺第一期招生30人,总体收支也符合预期,老先生会按照老师们的空闲时间,安排好排课表,以便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可惜在办学两年后,由于场地受限和担心政策变化,老先生决定结束办学,重回新兴师范,而他的学生们在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新兴师范表示要跟随老先生学习,于是学校增设了75人的课堂以供老先生在完成既定课程之余,仍能为这群热爱美术的“弟子们”讲授美术的精髓与魅力。

image 499

陈耀宏老先生介绍美术作品

对美术的酷爱,始终如一。陈老先生在新兴教育和美术界奉献了大半生,而对龙山与国恩寺始终抱着特殊的情感。龙山位于新兴六祖镇境内,因山处龙脉正首而得名,而在龙山脚下,则是由六祖惠能大师开山创建,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和“中国禅文化发祥地”的国恩寺,它也是六祖惠能的故居和圆寂之所。近代以来,国恩寺历经盛衰,几经修葺,终在1981年重新对外开放,并在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image 548image 549

龙山与国恩寺(图源自网络)

        为了将时代变迁的印记留存下来,老先生每隔十年便会去龙山固定的“机位”作水彩风景画,这一坚持,时至今日一下子就是70年,对美术的情有独钟与专一如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2021年,画卷的新作承载着老先生对龙山的美好愿望,继续见证龙山的变迁发展与繁荣昌盛。

image 550

 龙山·沧桑五十年画卷  陈耀宏

image 493image 494image 495

image 496image 497image 498

陈耀宏老先生的画作

注定一生知有命 老来有事付真心

任凭时代变迁,陈老先生始终初心不改。在追寻美术的路上,老先生一直致力于弘扬新兴六祖文化,展现着美术的真谛。1981至1982年,老先生参与塑造过四十多尊大小佛像,为国恩寺重光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李绍忠撰文陈耀宏作画的连环画《惠能画传》,再版三次,印数达一万五千册,画传中有36幅在2013年被北京新华社选入《禅宗六祖惠能演义》一书作插画,向全球发行。如今,陈老先生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向世人诉说着龙山70年的变迁故事,而我们,也在期待着与老先生的再次相遇……

image 554

《惠能画传》岭南美术出版社

image 555

陈耀宏老先生向团队赠送美术读物

 

 

 

 

后记:陈耀宏老先生其他美术作品欣赏

image 556

山泉瀑韵(2000)  陈耀宏

image 557

爷爷(2012)  陈耀宏

image 558

童叟乐(2012)  陈耀宏

image 559

幽径踏歌(1979)  陈耀宏

 

参考资料:

陈耀宏:《我的父亲陈光燕》

新兴县新城镇南外村芳园:《德聚堂书画集》

岭南美术出版社:《惠能画传》

广东省地方志丛书:《新兴县志》(197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