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旧城工作坊】共谋美好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为改造自己的家园发出各自声音

发布日期:2021-08-29

欧嵘熹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

李  睿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硕士,项目负责人

李敏胜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高级规划师

莫  樊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刘  灿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硕士

周尤敏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硕士

指导老师:

李  郇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新兴旧城片区的更新改造,根本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激发居民群众热情,调动旧城片区相关联单位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与成果共享。因此,在7月9日,工作坊团队在新城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开展了新城镇旧城片区微改造参与式讨论会,邀请来自锦水、侍郎、司背和北街四个社区的居民,让大家一起发现旧城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共同缔造美好的新兴旧城。

 

1 共同缔造的“前期热身”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群众能够在旧城片区的改造中建言献策,工作坊团队早早便于各个社区内张贴海报,广泛宣传即将开展的微改造参与式讨论会,为周五的共同缔造活动提前预热。

工作坊团队张贴活动海报

 

2 从邻居的“小家”到旧城的“大家”

        下午三点,工作坊团队和旧城各个社区的居民朋友们陆续来到了参与式讨论会现场,看到工作坊事先准备的旧城建筑模型与社区地图,居民们纷纷开始寻找自己的家,并和工作坊团队的成员们热情地交流起来,会场气氛在活动开始之前逐渐热烈起来,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在旧城生活中的点滴趣事。

居民查看旧城建筑模型

工作坊团队聆听居民生活分享

随着共同缔造活动的正式开始,来自工作坊团队的规划师李睿首先给居民做了简单的开场白,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居民了解到目前新兴旧城工作坊的工作动态,对旧城片区正在开展的微改造项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场白的讲解在于提高居民对旧城改造项目的认可度,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联想社区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工作坊团队共同探讨解决思路,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坊团队向居民讲解旧城微改造

        随后工作坊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共同缔造的内涵与以往案例,引导居民朋友们接下来可结合社区的问题反馈,积极向工作坊团队表达诉求,从而使得大家在畅所欲言的同时,能为旧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3 多彩卡纸包含着同一个愿景

        紧接着活动热度,居民朋友们开始将自己的生活诉求与发展愿望,结合社区地图进行落点定位,真实反映出社区的问题区域,充实社区问题的归纳汇总。在工作坊团队的引导下,各个社区的居民开始对人居环境、交通条件、建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现状问题进行有效反映,并由居民自己书写或工作坊团队代写的形式,将社区待改进的内容用水彩笔写在了彩色卡纸上。随着讨论愈发激烈,大家的所思所想都被留在了原本空白的卡纸中并被粘贴到汇总意见的幕布上。

居民与工作坊团体热烈讨论

 

在讨论环节结束后,工作坊团队开始对卡纸当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向居民一一讲解大家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以供其他居民一起讨论分享,活动现场气氛也渐入佳境,大家都能针对其他问题联想到更多的现实需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坊团队最后分类总结出四类核心问题,各类意见也侧面反映着居民对旧城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的真切愿景:

①停车问题——旧城内部停车空间不足,侍郎、北街的巷道均有车辆停放,阻碍居民出行,社会停车场收费降低居民停入意愿,希望有免费的社会停车场;

②道路问题——中山路车行空间狭窄且易拥堵,人车混行严重,青云路、北街等巷道路面质量欠佳,环境卫生较差,学宫步行街需增设座椅、公厕等设施;

③古建问题——盤氏宗祠内部需修葺,两侧可景观美化,黄氏宗祠已荒废成危房,急需重新活化利用,希望粮烟仓库仿造旧学宫,恢复梳地湖东侧的司马氏牌坊,同时对北街门楼、叶氏古巷门楼等进行修复保留,卖糠门楼、盐阜门楼等重新展示历史故事;

④公共空间问题——中山公园缺乏花卉景观,梳地湖公园接水亭可营造叠水景观,湖水增加活鱼,近西街小学北侧空地可建设讲台。

居民问题反馈汇总

 

4 化问题为发展契机

根据居民提出的问题反馈,工作坊团队鼓励大家就刚才的诉求需要,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思路,共同为旧城片区改造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为工作坊团队接下来的项目推进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①停车问题——增加停车空间,部分狭窄巷道应禁止机动车停放,调整社会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合理分配各个社区的停车区域;

②道路问题——对西街、开泰街和东街等交通拥挤路段规范通行空间,优化路面标识,减少沿街商铺对人行道的占用;

③古建问题——活化利用黄氏宗祠,对旧城片区内部的历史建筑进行摸底排查,翻新修缮重要的宗祠、祖屋等古建筑;

④公共空间问题——优化梳地湖场地管理,增加侍郎社区的活动空间,提升活动场地的绿化景观效果。

 

通过新兴旧城的参与式讨论会活动,居民与工作坊团队借助共同缔造的平台,实现了规划设计与现实需求的相互融合,在各方热烈的交流讨论中,旧城片区的存在问题与可利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促进了规划过程中的共同参与,使得居民能够更高效更有力地发出自己的心声,而轻松愉悦的氛围进一步拉近了工作坊团队与居民的距离,使得居民在共同缔造的活动过程中能更加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见解,为旧城微改造的后续工作推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未来工作坊团队将继续以此为基础,与居民朋友们继续保持密切交流,维持良好的发展关系,让旧城得到可持续发展,期待下一次与旧城老友们的再次相遇!

 

共同缔造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