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房图鉴

课题组组长:李 郇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院长, 教授) 课题组成员:黄耀福、陈銮、潘沐哲、许伟攀、陈怡帆、李颖、马莉、邓伟环、谷宇、李筠筠、龙晔、刘锦锋、徐麓茗

发布日期:2023-07-11

 

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院长, 教授)

课题组成员:黄耀福、陈銮、潘沐哲、许伟攀、陈怡帆、李颖、马莉、邓伟环、谷宇、李筠筠、龙晔、刘锦锋、徐麓茗

欢迎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作为参考和引用:李郇, 黄耀福, 陈銮, . 中国农房图鉴[R].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2023.

 

 

背景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经历了四千年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积累后形成了深厚的农业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大量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农村地区。2019年《城市统计年鉴》显示,农村共55162万人,占总人口的39.4%。根据总人口估算,2019年农村住房面积约为269.74亿m2,占全国总住房面积的44.41%

农房是农户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户基本福利和日常生活需求的保障。在中国传统安家立业思想的影响下,农户往往将主要的家庭收入投资于农房建设,房屋成为农户财富的积淀。农房建设的质量既是农民居住的安全和舒适感的保障,也是他们毕生劳动成就的体现。因此,农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与我国超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农房

图片来源:自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在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过程中对于农房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全力消除农房安全隐患,积极推进农房现代化改造项目,我国农房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农村住房与城市住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尚未满足农村居民对于现代化生活的期待。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对农房建设的整体满意度仅为63.1%,认为目前居住的农房与城市商品房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厕所、厨房和浴室的现代化设施配套以及生活能源的使用等方面。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塘坊村农房

图片来源:自摄

 

我国农房数量庞大且空间分布分散,由于未建立规范有效的调查机制,目前尚未获得关于我国农房建设的精细化的统计数据,缺乏对全国尺度农房建设水平与特征的刻画。本报告基于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和通过众包方式在全国范围采集的农房照片,以图说农房的形式,介绍当前农房的功能水平、区域差异和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本报告有助于发现和把握农房建设的更新迭代规律,能够为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提供决策参考。

 

01 农房的更新迭代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房质量和功能不断提升,农房建设经历了更新迭代的过程。基于对村民问卷调查的分析,总结我国农房更新迭代的规律和趋势。

从空间上看,我国农房在建成时间上整体呈现出“中西新,东部旧”的特征。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其建房热潮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而中部、西部乡村地区发展较慢,农房建设主要在2011年及以后。

不同地区的农房建成年代差异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20463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农房结构和建筑材料更加安全现代。建于1980年以前的农房以传统结构为主,61%的农房采用石砌、竹木等传统房屋结构;1980年以后,使用传统结构的农房占比不断降低;在2011年及以后建设的农房中,使用传统结构的农房占比仅为10.74%,使用现代结构建造的农房占比已达89.26%

不同年代农房所采用的结构比例

 

农房现代化设施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在1980年及以前建设的农房中,配套建设水冲式厕所、淋浴设施、独立厨房和宽带的比例分别为24.38%31.39%46.21%48.93%,而2011年及以后建设的农房配套建设这3类现代化设施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7.61%66.87%71.41%62.67%

不同年代农房的设施配置情况

 

02 农房的区域差异

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国不同地区的农房建设呈现出较大差异。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解译技术、AI图像质量评估等方法对村景照片进行解译,从农房风貌、外部装饰2个方面总结我国农房建设的区域差异。

通过专家打分和图像质量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样本县的村景图片进行农房风貌评分,全国均值为5.75分(满分10分),整体风貌较为协调,农房风貌管控初见成效。农房风貌较为协调的村庄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浙江、江西和湖南的农房风貌评分的平均值达到6分以上。

农房风貌评分结果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20463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利用村景图片人工智能识别房屋外墙材质的结果表明,外墙为涂料的农房比例为35%,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云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外墙为瓷砖的农房比例为34%,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海南、河北、江西、湖北等省份;外墙为水泥的农房比例为20%,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南、东北三省;外墙裸露的农房比例为11%,主要分布在山西、辽宁、西藏等北部地区。

不同外立面材料的农房

 

03 农房满意度评价

基于村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全国农村居民对于农房建设的满意度。总体上看,全国有63.1%的农村居民对于农房感到满意,但在华南地区(52.6%)和东北地区(54.6%)却低于这一比例。

七大地区对农房的满意度

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20463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农村居民对农房功能需求存在代际变化。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青年农村居民对农房感到满意的比例为56.9%,而45岁以上农村居民对农房感到满意的比例达到71.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青年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与父辈相比已有较大改善,同时他们受到城市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对于农房的期望更高。

不同年龄农村居民对农房的满意度

 

农房宜居程度对农房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从各项指标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来看,农房安全性、农房饮用水安全与农房满意度的相关性较高。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发现,农房的新旧、面积、现代化设施配套水平对于农房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农房安全性、农房供水品质与满意度的相关性

 

04 农房现代化指数

围绕“居住舒适、绿色低碳、风貌协调、群众满意度”四个核心目标构建了农房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各地区农房现代化水平。结果显示,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的农房现代化水平较高。

农房现代化指数排名前10的省份

功能现代

绿色环保

风貌协调

农房现代化

排名

江苏省

74.33

74.80

66.06

71.73

1

浙江省

76.88

76.47

59.63

71.00

2

江西省

75.40

69.51

66.93

70.61

3

福建省

71.69

70.70

68.22

70.21

4

安徽省

76.45

73.37

57.47

69.10

5

山东省

75.14

63.71

65.24

68.03

6

广东省

70.56

69.58

62.52

67.56

7

河南省

72.24

65.42

64.73

67.46

8

湖北省

73.79

60.85

66.00

66.88

9

湖南省

71.61

66.59

61.29

66.50

10

 

05 各地区农房图鉴

本报告在附录部分总结了各地区农房建设的特点,同时展示了在“村景拍拍”小程序中收集到的典型农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