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 | “我和我的家乡”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活动

乡村,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大江南北的一个个村庄中,我们读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多样性。寒假总与过年紧密相连,在这段时间里,无数远行的中国人都将乘上返乡的列车,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村庄中。此外,寒假还对大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异地上大学,是很多学生的首次长时间离家远行。大学生的第一次寒假,则是在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的首次回眸。

作为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中山大学团委联合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工作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起了2022年大学生寒假返乡调研实践活动,邀请校内外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调研家乡。

“我和我的家乡”——聚焦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家乡乡村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围绕具有时代意义、个人感触深刻的现象开展调研实践,旨在重新发现乡土中国,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一、参与情况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914位乡村调研员前往896个村开展了调研活动。参赛同学主要来自中山大学各个院系,活动也受到山东理工大学、广州新华学院、广州南方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同学的关注。

活动以“村景拍拍”小程序作为提交平台,活动期间相关话题下共发布帖子2360个,总字数约为515600字,共上传调研照片12714张。报名活动且发布帖子的同学共444位。

所有帖子中,符合评审标准(照片数达到18张及以上,文案500字及以上)的调研报告共294份。

经评审后,确定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3名,参与奖19名;按点赞数确定最佳人气奖10名;按学生参与情况确定最佳组织奖5名(院系)。

【培养层次】本次活动中,有94%的参赛者来自本科,6%同学正在攻读硕博。作为大学新鲜人的本科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所在院系】物理学院(39%)的参与人数位居榜首,外国语学院(13%)、医学院(9%)、中国语言文学系(7%)等院系的同学紧随其后。

【地区分布】最热门的省级调研地:广东(37.3%)、湖南(8.6%)、江西(5.0%)、湖北(4.8%)、山东(4.5%)。其中,广东省21个地级市均有分布。除广州外,来自潮汕三市的同学对家乡农村开展了广泛的调研。

 

image 624

image 625image 640

二、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最关心的是乡村的主体——村民,以及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背景下乡村发生的变化。大家普遍关注到了“房屋”、“道路”、“学校”等物质设施的建设情况,这些都是一个乡村发展好不好的最突出表现。在空心化较为严重的村庄,调研的同学较多的关注于居住在村庄的“老人”以及青壮年的“返乡”。

 

 

image 641

 

同学们调研的主题覆盖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农民要致富,产业先振兴。历史学系李同学的家乡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玉源村素有"中国红曲之乡"的美名。李同学对红曲历史如数家珍,尤其是关于清末古田"红曲帮"跋山涉水与国内外市场互通有无的论述十分精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邱同学“炫”了一把家乡的砂糖橘,广西昭平县气候适宜、土壤肥力高,栽种出来的砂糖橘有“甜蜜+塞满口腔的满足”,已经作为年货佳品走进全国人民视野。管理学院刘同学的家乡湖北省通城县四庄乡四庄村,以乡村旅游为发力点,带动村庄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改善,通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百姓。传设学院的谢同学用“鲜花铺砌致富之路”来形容家乡云南省红河州黑泥地村靠花卉产业富起来的历程。在谢同学笔下,黑泥地村村民"每天和这些花花草草打交道,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花,每天都对生活充满新的期待"。

 

image 642image 643image 64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北陀镇大龙村

 

image 645image 646image 647image 648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村

 

image 649image 650image 651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

 

通往家乡的路,是返乡的第一站。许多同学观察到了乡村交通的变化,大家都感觉到回乡的路变得整洁通畅。旅游学院的侯同学发现家乡的水泥路并未修到每个农户家门口。通过访谈,她了解到,水泥路是由政府提倡并补贴,各家集资建设的。但越住在村口的人用到的水泥路越少,住在村子深处的人用到的水泥路越多。对于村口的人来说,延伸进深处的水泥路与他们无关,他们就不想掏钱了。同样的建造价格,越往后个体村户越少,每个村户分担的成本也就越高。她提出疑问,面对中断的"最后一公里",政府该如何处理呢?

image 652image 653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星火乡

 

村庄建设好不好,关键看农房。许多村民在外头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盖房。来自地理学科与规划学院的黄同学从新旧农房差异窥见村民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东流村的村民近年来建起3~4层的独栋建筑,其外形采用仿巴洛克风格的西式风格,新增了停车空间,将新农房前的小块空地改造成自家庭院,种上绿植,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image 654image 655image 656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委东大村

 

image 657image 658image 659image 660image 661image 66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下坪乡两凤村

 

image 663image 664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

 

小厕所、大民生,卿同学以小见大,关注到乡村普遍在推行的“厕所革命”。她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红卫村曾为厕所卫生问题困扰,"以前那种露天茅厕粪便不密封,不但气味难闻,而且还会把那些病菌传播到空气中,招来虫子和苍蝇",推行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改造之后,村民感叹新厕所“干净、敞亮,厕屋有墙、有顶、有门、有便器、地上还可以贴瓷砖”。

image 666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河东社区居委河口村

 

来自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万安村的梁同学,关注到了家乡的亮化工程。梁同学写道,“也许在城市的人们觉得很习以为常,可是在家乡待那么久,我晚上出去几乎都是要靠手电筒的,需要格外小心。那一片迷茫的黑幕,缀着几点飘忽的灯火,田里没有停过的蟋蟀鸣声,是记忆中故乡的夜”,而现在故乡的夜,也像村里的日子一样,越来越光亮了。

image 667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曹集乡彭楼村委会彭楼村

 

来自中山医的黄同学,则从家乡湛江市廉江市石颈镇历山村日常生活使用的方言啀话出发,探讨了方言与文化认同的关系。黄同学怀着对方言和本地文化式微的遗憾——“下代人不说,没有学者研究,正字音无人记录,以啀话为载体的艺术(啀剧,木偶戏)几乎没有受众”。黄同学提出了复兴方言,保育地方传统的倡议——“有啀话传承人,才有啀话的传承,在农村现代化历程中,应注意方言等传统的保护,宣传方言之美,修订方言字典,鼓励方言的多方面运用,留下乡音,留下一方人专属的亲切。”

来自历史学系的林同学,关注到乡贤在家乡汕头市潮阳区梅东村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梅东村的乡贤大多为建筑行业从业者,他们运用自身行业优势,帮助家乡修路建楼,反哺桑梓。林同学从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乡贤,“以乡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基层社会起着重要的动员、组织、领导作用,既立足于地方社会,又与国家政权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image 668image 669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朝阳镇韩家村委

 

面对乡村专项资金审批和使用的日益规范,村庄会保持争取项目的热情?还是选择"躺平"呢?来自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刘同学发现,村庄财政情况、财务公信力、村干部积极性以及村民参与积极性会导致村庄之间专项资金使用率差异。合理使用专项资金,需要上到职能部门,下到村民共同参与,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以下是部分同学调研报告的【精彩摘录】:

 

恰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基层社会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进而言之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构成了乡土中国。我们在关注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当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用双手记录、用双脚丈量,体会“人性相通”背后的乡土中国,留存现代化喧嚣下的缕缕炊烟。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2019级 李铮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玉源村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传统架构并未解体,乡村社会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中。从制度层面将新乡贤纳入到乡村治理中,这也是在现代化浪潮中不时被边缘化的农村重获生机的一条有效路径。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将潮阳人经济转变发展为潮阳经济,共同促进梅东村乃至整个潮阳的长足发展。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19级 林奕颖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梅东村

 

乡土元素作为村庄重要的一环,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运用能够让乡村健康地发展将会成为后续广大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独特性的标志,乡土元素也应当引起村民的重视,重视乡土元素的发掘、保护、弘扬就是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高效途径。乡村振兴并非一方努力就可为之,而需要政府、国家、地方、村民、企业等多方协作,共同缔造。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8级 吴洲同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曹集乡彭楼村

 

东大村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例如可以将古厝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营建特色民宿,打造东大村特色IP,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不仅能够使古厝有更充裕的资金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古厝,让更多人熟悉这个小乡村里曾经深藏过的富家之图、远洋之梦。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9级 黄书悦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

 

在此次的家乡调研实践过程中,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贯彻落实,亲身体验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村文明身心美”的乡村发展要求。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会更加踊跃投身到实践活动里,勇敢担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殷殷嘱托,以亲身调研感受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乡村发展。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 曾钰怡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石谷村

 

经济支撑的改变、城市生活的渗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传统的农村生活,也改变着农村的价值观与文化。曾经“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活在逐渐消亡,经济生活发生了转变,以此为基础的文化习俗也随之而变,而房屋则是这一根本变迁中的一个小侧面。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院2020级 唐锦坤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大地夫村

 

“小厕所”反应的是“大民生”,其实在我的访谈中,我也隐约感受到农户改厕工作在以前也是一块“硬骨头”,主要是农民积极性不高,整体工作成果验收不规范,导致改厕难以开始,又难以真正改好,改好的厕所卫生又难以长久保持。从根源上来说,还是政府的激励措施没有落到实处,村里的宣传不到位,工作成果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以及长效保洁机制未建立。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0级 卿子欣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红卫村

 

在细水村的“年例”期中,常常随处可见飘扬的彩带,在社庙门前还会演出木偶戏。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近来疫情的冲击,这些喜庆的景象在今年几乎消失不见。乡村中固然有许多需要改变的陋习,但笔者认为有特色的、鲜活的乡村记忆应该被保留。乡村记忆是乡愁的一部分,在发展时不应该被丢弃。乡村振兴要让“根”扎得更深,不仅要让乡村之“根”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也要让人们的“根”也深深扎在乡村中。

——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级 卢凤仪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山美街道细水村

 

成熟的商品房拥有更高级、安全的门锁,不仅锁上了村民入住的新家,更锁上了大家的心房。在新的住宅区里,或许不会有随意的串门,不会有在田地里的闲聊,高级现代化的超市会取代大榕树下的士多店,大榕树下或许再难以搭起一张简陋的麻将桌。作为全国城市化发展的标杆,广州正逐渐抹去传统农村的痕迹,村落的一草一木也渐渐淡出人们的回忆。对于新时代来说,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对于老一辈来说,这或许是情感与归属的割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9级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东流村 黄伦漳

小结

同学们从自身的经验、视角和专业出发,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手段,形成了一份份有数据、有思考、有温度的调研报告。今日的大学生,将成为明日建设家乡与祖国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国家大政方针,而是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的,在乡村铺设的一条条硬化道路,路边点起的一盏盏路灯,农民伯伯通过新信息科技卖出去的一份份菜,更是一栋栋新修建起的现代农房,和一个个走出乡村的人。

“我和我的家乡”返乡调研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对乡村的关注将一直持续。只有关注乡村,了解乡村,才能发展乡村。欢迎各位热爱乡村的同学们加入到我们的乡村振兴实践站中,为您的家乡出一份力!